阿加莎·克里斯蒂
阿加莎·克里斯蒂(Agatha Christie 1890~1976),英國著名女偵探小說家、劇作家,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。
阿加莎·克里斯蒂這個名字對我國廣大讀者來說並不陌生。她的名字伴隨著她的作品傳遍了世界各地。她一生共創作了八十多部長篇小說,一百多個短篇,十七部劇作。
她的作品被譯成一百零三種文字。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九六一年的報告,阿加莎·克里斯蒂是當時世界上作品最暢銷的作家。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個國家出售。據有人在一九七六年她去世後不久統計,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銷售達四億冊。美國著名雜誌《紐約人》指出,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銷售量在書籍發行史上僅次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和《聖經》。她的《東方快車謀殺案》、《尼羅河上的慘案》、《陽光下的罪惡》等優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,譯成多國語言,在世界各地廣為上映,頗受歡迎。她的由小說改編的《捕鼠器》一劇連續上演多年,經久不衰。克里斯蒂這個名字,在英美等國連續數年被列為暢銷書作者榜首。一九七一年,因她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,英國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國阿加莎夫人的稱號。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譯介到我國,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和歡迎。
阿加莎·克里斯蒂生長在英國,曾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。她的父親是一位開朗而隨和的紳士。母親聰敏、睿智,對於子女的教育具有獨到的見解。當小阿加莎到了入學的年齡時,她沒有把女兒送入學校,而是讓她在家裡接受早期的啟蒙教育。
這個老實聽話,能完全依靠童心中豐富的想象自娛的小姑娘,在母親的鼓勵下,像姐姐那樣開始寫作詩歌和短篇小說,排演一些短劇。她之所以最終走上了寫作的道路,是與家庭的文學薰陶分不開的,而選擇偵探小說的創作更離不開她姐姐的啟迪。姐姐麥琪在克里斯蒂幼年時代就給她講述了福爾摩斯偵探故事。她的母親也經常給她朗讀文學名著。家裡豐富的藏書將她引人文學這座富麗迷人的宮殿,使她常常留連忘返。姐姐曾對小克里斯蒂抱怨說:偵探小說大多拙劣不堪,讀了開頭部分就能讓人猜出故事的結尾、找出罪犯。這一抱怨竟被小克里斯蒂看作是一種挑戰,深置於心底。她立志將來一定寫出情節曲折,故事動人、扣人心絃的偵探故事。
自一八四一年愛倫·坡首創第一篇偵探小說《矛格街凶殺案》之後,經科林斯的《月亮寶石》到柯南道爾的《福爾摩斯探案集》,直至阿加莎·克里斯蒂的創作時期,西方傳統的偵探小說的發展達到了鼎盛的“黃金時代”。
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章法一般比較嚴謹,擅長於用多層次敘述手法設置懸念,穿插故事,複雜多變,並以敘述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分析犯罪心理,格調較高。施鹹榮同志曾評價說:“克里斯蒂的作品有世界影響,也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。”
1976年1月12日,阿加莎·克里斯蒂逝世於英國牛津郡的沃靈福德家中,安葬在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,終年85歲。